2011年2月24日 星期四

學術的陷阱

課堂上,從荷蘭來的學者侃侃而談新加爾文神學的發展,從一開始我全神貫注在聽課,到神遊四海,最後則是網遊博客。一個又一個沒聽過的名字,一句又一句「深刻」的話語,每個英文字都聽得懂,但組合起來卻又像一個新的語言!

下午要和這位學者喝咖啡,還不知道要聊什麼。或許,這是我一直以來的問題,每當要和人約見面,就在想要談什麼。從工作的角度來說,這很重要,如果不知道見面要談什麼,幾乎等同於浪費彼此的時間。但從交朋友的角度來說,如果見面只為了談事情,那麼當沒有事情可談時,友情也就結束了。今天下午要和這位學者見面,到底是工作還是交朋友?對一個博士班學生來說,和學者交流是工作,還是交朋友?

這位學者提到一個名字,停頓了一下,看著全班學生疑問的眼神,他問了一句:「你們聽過這人嗎?」沒人回答,身為華人,長輩問話不回答是不禮貌的,因此我不好意思的微笑加搖頭。我發現了一件事:聽不懂的可能不只我一個華人,很多美國同學可能也在神遊!我不禁想,如果一個不到10人的博士班學生都沒聽懂,那麼課堂所談論的神學對於正常基督徒又有多大的關係?

這會不會是學術的陷阱,一方面需要鑽得深,深到一個地步,能和你對話的人已經少之又少;另一方面又要透過批判來提出別人的問題,進而論述自己比別人有理。我在想,博士班的訓練到底是在訓練什麼樣的人?前者像是在訓練「科學怪人」,後者又像是在訓練「反叛權威的青少年」。深奧的專業術語使得學術研究和正常人的生活無法連上線,因為所用的語言不同。

到底學術這玩意是在訓練什麼樣的人?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