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4月24日 星期五

認識學生的需要

介紹
台灣校園團契的總幹事黃振華牧師提到:「沒有哪一個時代的學生事工比較容易,每個世代都有自己的挑戰和機會。」在做學生事工時,常常會聽到輔導(包括我自己)抱怨,「現在的學生真的和我們當年很不一樣。以前是…但現在…。」今天的學生當然和以前不一樣,有效的服事的策略和方法也當然會不一樣。

在不一樣中,人性的基本問題和掙扎卻是一樣的。今天的學生和以前一樣,仍然在找「自己存在的意義」、「生活的目標」和「屬於自己的群體」。今天的學生和以前一樣,仍然在罪中掙扎,渴望改變,卻又常常被拉回黑暗的漩渦中。學生時代正是一個人開始面對幾個重要問題的時刻:我是誰?我活著的意義是什麼?誰願意接納真正的我?

學生的需要
我是誰?古希臘有一本小說叫「奧得賽」。基本上奧得賽是一場證明自我的旅程,整個歷險始於奧德修斯禁不起誘惑,在刺瞎單眼巨人之後,臨走前偏要大聲告訴巨人是誰刺瞎他,導致巨人的父親—海神—要為兒子報仇,使得幾個禮拜的航程變成十年的災難,最後只有奧得修斯一個人回到故土,其他跟著他的船員全都命喪他鄉。每個人的人生都像是奧得賽之旅,試著透過各式各樣的方是要證明自己是誰。

在學生事工中,我們不是要把學生「基督教化」或是塑造他們成為成人眼中「乖乖牌的好學生」。學生事工應該要幫助成長中的學生發現並認識自己真正的身份是什麼:神的兒女、耶穌以自己生命贖回來的寶貴生命。

我活著的意義是什麼?知道自己是誰只是開始,一個人的身份其實就顯示出他的意義。但對學生而言,身份和意義之間的關係不是明顯的,因此在學生事工中,服事者不但幫助學生明白自己的身份,同時也陪伴他們發現這身份帶來的意義。

誰願意接納真正的我?小時候每次換到新的班級,總有一段適應的期間,在那默默的觀察新的環境,在班上尋找屬於自己的朋友。學生也一樣,到處尋找能真正接納自己的地方。學生在課業、社團、球隊、幫派、團契…中尋找一個能真正接納自己的人或地方。服事學生的人不只要「告訴」學生有一位神接納他們,為他們創造了一個新的團體(教會)迎接他們;服事學生的人需要親自讓學生感受到神對他們的接納。

一些原則
在了解學生的處境和需要後,服事者需要發展一套策略來幫助學生認識自己的身份、意義和感受到被接納(委身也許是對「被接納」的一種回應)。我們可以從上面提到的三個需要來思考,幫助我們發展出一套適合今天學生的事工。

最後想提兩點。第一,學生事工要能幫助學生從表面的需要轉而面對真正的需要。人的需要通常分為「真正的需要」(real need)和「表面的需要」(felt need)。學生表面的需要有哪些?第一,需要歡樂!一個死氣沉沉的地方不只無法吸引學生,連成人都會卻步。第二,需要解決「無聊」的困境。現在各式各樣的玩具都有,但學生卻也愈來愈感到生活很無聊。有果效的學生事工是要透過學生「表面的需要」,幫助學生發現自己真正的需要,進而認真面對這需要,在過程中發現並接受神為生命的主。

第二,學生事工「一定要帶領學生觸碰到真正的核心問題」。(我是誰?活著的意義是什麼?誰願意接納真正的我?)很多時候,服事的人吸引學生,往往想盡辦法辦各樣活動,以吸引學生來參加,但若沒有「牛肉」在裡面,活動終究會結束,人潮也終究會散掉。因此我認為,每個活動或是聚會,要不就是直接帶領學生處理「核心問題」,不然就是間接的指向「核心問題」。

結語
這是一篇很短而且很不完整的文,目的不是要提出「如何」做學生事工,而是點出學生的處境,希望給有心做學生事工的人一些腦力激盪的作用。服事很容易被「例行公事」淹沒,或被「過去的經驗」給蒙蔽。但每個時代都是新的,神在每個世代也都會興起不同的人用不同的方式服事那個世代的人!服事的人需要一方面尋求禱告神,一方面貼近今天學生的處境。我相信聖靈必定會賜下智慧,讓我們明白怎樣在自己的環境中服事那裡的學生!

沒有留言: